修行到这个阶段,佛法上称为“见道位、极喜地”。“极喜”自然有它的道理在。瑜伽这个词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应,应该就是与实相相应,可以说第一次见到事实的部分真相了。
至于说为什么要先“无我”,这应该是一种修行的正确路线。老子也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家说“顺则生人,逆则成仙”,都是同一个方向。最终“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假人蜕变成真人——《庄子》:“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我们现在讨论“五蕴无我”、“空性”,只是在思维层面上非常浅薄的概念理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生命体与实相的契合——说天人合一也凑合。
可以看看高僧大德修行中的一些体验:
例如太虚法师的宗教体验: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的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盘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顿空,但并没有失去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到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
至于说为什么要先“无我”,这应该是一种修行的正确路线。老子也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家说“顺则生人,逆则成仙”,都是同一个方向。最终“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假人蜕变成真人——《庄子》:“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我们现在讨论“五蕴无我”、“空性”,只是在思维层面上非常浅薄的概念理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生命体与实相的契合——说天人合一也凑合。
可以看看高僧大德修行中的一些体验:
例如太虚法师的宗教体验: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的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盘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顿空,但并没有失去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到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