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韩片《辩护人》用俩小时的篇幅阐述了三种人的爱国:一种是鹰犬之爱,代表人物是那位动辄《国安法》的警察局长,以权力集团偷换国家的概念,臣服并效忠于专制和暴力。无论是他的严酷无情还是“尽忠职守”,都不由让我们联想起《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警长,《十月围城》里的朝廷爪牙……以及所有以效忠为名,站到了人民的对面,为把持少数人手中的权力,不惜以非法去捍卫统治的“螺丝钉”们。
另一种可称为赢利之爱,口号通常是“实业兴邦,稳定求荣”,实则占利益与名义之双赢,他们的成功,往往是寄生于特权与庇荫的结果,代表人物是那位专心业务,一心攒钱要把儿子送到国外的事务所拍档,更是大企业“海天建设”里那位留洋归来的青年才俊。“比谁都要羡慕美国民主自由”的太子爷,认为“韩国人要谈民主,还得埋头再挣一百年的钞票。教育素质跟不上,一切均是空谈。”听听,多么熟悉的论调!这也曾经是男主角,曾经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但剥去一切的借口,这种说法的实质其实是无视正在发生的人间疾苦,他们认为那些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个体是可以牺牲的东西,是可以用来为自己功成名就的“韩国梦”,为政府晒出的GDP,为所谓的团结发展垫脚铺路的东西。
他们视而不见,选择沉默,甚至嘲笑他人的抗争,本质不过是为自己的懦弱自私寻求借口,让建筑在他人牺牲基础上的自我实现变得心安理得罢了。他们也谈爱国,但这种爱更象是一块生意的招牌,他们爱的只是这个国家所提供的追逐利益的场地,爱所有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和秩序,爱通过这一切累积而成的财富和名誉。
最后一种在影片中被叫做“鸡蛋碰石头”之爱。自不量力,粉身碎骨,以微小的声音呐喊,以瘦弱的身躯抗争:比如朴镇宇和他读书会的同学,以及最后从辩护席走上被告席的男主人翁宋律师。这样的鸡蛋,灯蛾,历朝历代都不缺,斯巴达克斯,马丁路德金,谭嗣同,刘思扬,林昭,X晓波……曾经在旁人眼里,那么可笑,那么不值,那么唐吉珂德,但他们的取舍标准却离动物求生求利的本能最远,离人类求真求仁的高贵最近。以鲜血溅上顽石的瞬间,他们倾力维护的是世道的公平,是人类因为精神自由才拥有的尊严。
正是因为这些前仆后继的鸡蛋,历史才得以推进,我们才得以一步一步地靠近文明:不必做奴隶,不必三叩九拜,不必因我们的族裔,出身和贫富而天生低人一等,丧失谱写命运的机会。将来也势必会有别的鸡蛋一个又一个地诞生,向前,撞上去,粉碎,直至以活的生命撼动那块早已死亡的顽石。
做不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们,至少可以不去诋毁一个为争得言论思想之自由而被禁锢于牢狱多年的书生。说到叛国,他到底叛了谁的国?
全片最激烈的一幕出现在宋律师和警察局长当庭答辩的时候。两位中年男人最终抛却了一切的伪装和技巧,血脉喷张地对峙着。两双充血而含泪的眼睛,充分表达着电影黄钟大吕的拷问:什么是国家?它到底是谁?什么又是爱国?究竟应该怎样来爱它?
有多少曾经以赤子报国之心从政从戎的人,回头自省过所为与初衷的背离?竟无一人是男儿?可这男儿应该背靠人民,面迎枪口?还是背靠坦克,将枪口指向人民?
国家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粗暴没收我们生而为人的权利?还是不分肤色,出身与阶级,用高于一切的法律平等地庇护她的草民?让我们甘心情愿去热爱,去跟从,去奉献生命的,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影片由前半部“幸福来敲门”式的励志故事,突然急转直下,接入“釜读会”引发的政治事件。这一突变也隐含着一次发问:个人埋头奋斗,究竟能不能兴邦报国?人应有梦,人皆寻梦,美国梦,韩国梦,中国梦……但这梦不应只是顺应权力者的游戏规则,夹缝中钻营计算,单纯的致富之梦,也应该是站起身来,喊出声音,满面尘埃跋山涉水走向民主自由的一个梦。正如宋律师历经三种爱国之转变,最终悟出了自己的道理:国即是民。不因民之贫苦而失去法律对他的保护,法理之公允,才是国家的意义,才是我们爱国的理由。
影片取材于卢武铉与全斗焕的历史题材,但其中更有趣的,在于意识形态立场的左右互换,描写军政专制和受迫害的左派学生之间的矛盾。这倒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其实左右并无分别,无论是宣扬血统论的纳粹希特勒,还是大搞出身论的红朝太祖,他们都不过是划分人民,宣扬仇恨,以冠冕堂皇的口号迷惑群众,从而达到永远将权力集中掌握在自己一小部分人手里的反动目的。所以“不要听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抹去尘埃和烟雾,三权分立,还政权,法权,军权于民是一切的基础,是检验这个国家是否属于我们自己的唯一标准。
颂扬宪政法制,不是为了用它来实行右,或者打击左,而是因为只有在它的庇护下,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代又一代才有自由说话,思考,选择,寻求真相和真理的权力。
革命这两个字,不属于左,也不属于右,它是一切被压迫和被损害的人百年孤独的理想,我们也许至今,站在彼岸,才真正体会了它的含义。
向影片和影片所纪念的人们致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另一种可称为赢利之爱,口号通常是“实业兴邦,稳定求荣”,实则占利益与名义之双赢,他们的成功,往往是寄生于特权与庇荫的结果,代表人物是那位专心业务,一心攒钱要把儿子送到国外的事务所拍档,更是大企业“海天建设”里那位留洋归来的青年才俊。“比谁都要羡慕美国民主自由”的太子爷,认为“韩国人要谈民主,还得埋头再挣一百年的钞票。教育素质跟不上,一切均是空谈。”听听,多么熟悉的论调!这也曾经是男主角,曾经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但剥去一切的借口,这种说法的实质其实是无视正在发生的人间疾苦,他们认为那些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个体是可以牺牲的东西,是可以用来为自己功成名就的“韩国梦”,为政府晒出的GDP,为所谓的团结发展垫脚铺路的东西。
他们视而不见,选择沉默,甚至嘲笑他人的抗争,本质不过是为自己的懦弱自私寻求借口,让建筑在他人牺牲基础上的自我实现变得心安理得罢了。他们也谈爱国,但这种爱更象是一块生意的招牌,他们爱的只是这个国家所提供的追逐利益的场地,爱所有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和秩序,爱通过这一切累积而成的财富和名誉。
最后一种在影片中被叫做“鸡蛋碰石头”之爱。自不量力,粉身碎骨,以微小的声音呐喊,以瘦弱的身躯抗争:比如朴镇宇和他读书会的同学,以及最后从辩护席走上被告席的男主人翁宋律师。这样的鸡蛋,灯蛾,历朝历代都不缺,斯巴达克斯,马丁路德金,谭嗣同,刘思扬,林昭,X晓波……曾经在旁人眼里,那么可笑,那么不值,那么唐吉珂德,但他们的取舍标准却离动物求生求利的本能最远,离人类求真求仁的高贵最近。以鲜血溅上顽石的瞬间,他们倾力维护的是世道的公平,是人类因为精神自由才拥有的尊严。
正是因为这些前仆后继的鸡蛋,历史才得以推进,我们才得以一步一步地靠近文明:不必做奴隶,不必三叩九拜,不必因我们的族裔,出身和贫富而天生低人一等,丧失谱写命运的机会。将来也势必会有别的鸡蛋一个又一个地诞生,向前,撞上去,粉碎,直至以活的生命撼动那块早已死亡的顽石。
做不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们,至少可以不去诋毁一个为争得言论思想之自由而被禁锢于牢狱多年的书生。说到叛国,他到底叛了谁的国?
全片最激烈的一幕出现在宋律师和警察局长当庭答辩的时候。两位中年男人最终抛却了一切的伪装和技巧,血脉喷张地对峙着。两双充血而含泪的眼睛,充分表达着电影黄钟大吕的拷问:什么是国家?它到底是谁?什么又是爱国?究竟应该怎样来爱它?
有多少曾经以赤子报国之心从政从戎的人,回头自省过所为与初衷的背离?竟无一人是男儿?可这男儿应该背靠人民,面迎枪口?还是背靠坦克,将枪口指向人民?
国家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粗暴没收我们生而为人的权利?还是不分肤色,出身与阶级,用高于一切的法律平等地庇护她的草民?让我们甘心情愿去热爱,去跟从,去奉献生命的,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影片由前半部“幸福来敲门”式的励志故事,突然急转直下,接入“釜读会”引发的政治事件。这一突变也隐含着一次发问:个人埋头奋斗,究竟能不能兴邦报国?人应有梦,人皆寻梦,美国梦,韩国梦,中国梦……但这梦不应只是顺应权力者的游戏规则,夹缝中钻营计算,单纯的致富之梦,也应该是站起身来,喊出声音,满面尘埃跋山涉水走向民主自由的一个梦。正如宋律师历经三种爱国之转变,最终悟出了自己的道理:国即是民。不因民之贫苦而失去法律对他的保护,法理之公允,才是国家的意义,才是我们爱国的理由。
影片取材于卢武铉与全斗焕的历史题材,但其中更有趣的,在于意识形态立场的左右互换,描写军政专制和受迫害的左派学生之间的矛盾。这倒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其实左右并无分别,无论是宣扬血统论的纳粹希特勒,还是大搞出身论的红朝太祖,他们都不过是划分人民,宣扬仇恨,以冠冕堂皇的口号迷惑群众,从而达到永远将权力集中掌握在自己一小部分人手里的反动目的。所以“不要听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抹去尘埃和烟雾,三权分立,还政权,法权,军权于民是一切的基础,是检验这个国家是否属于我们自己的唯一标准。
颂扬宪政法制,不是为了用它来实行右,或者打击左,而是因为只有在它的庇护下,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代又一代才有自由说话,思考,选择,寻求真相和真理的权力。
革命这两个字,不属于左,也不属于右,它是一切被压迫和被损害的人百年孤独的理想,我们也许至今,站在彼岸,才真正体会了它的含义。
向影片和影片所纪念的人们致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