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

(ZT)经典教育--让孩子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经典教育--让孩子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

--------------------------------------------------------------------------------

2000/11/29
访谈:冯久玲
受访:钟积成
整理:梁美玲、 粱应雯、 陈美萍


电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描述一个村姑蜕变成淑女的感人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 剧中从村姑到淑女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谈吐措辞、仪态举止,都需要刻意的雕琢、再加上学习者的用心努力,方能提升整体的修养及气质。

社会也与个人一样,从粗鲁、土味到文化气质的形成,也就是一个人人有礼、讲理、有文化气息社会的形成,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提升,当中,大多数的群众要乐意参与;政府制造环境;社会努力提升‘人的素质’等各方面的整体努力。

社会的庸俗,粗俗源自生活文化无法升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点点滴滴,可以很平凡,也可以很精致 。

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老一辈的劳工阶级因为当时物资不足,环境不允许,只要日子能温饱就已经满足。然而我们也发现到,即使物资贫乏,文化还是不能缺乏,即使今天普遍上,人们的物资生活水平已经有所改善,但我们仍然无法相对比例的去提升社会的文化修养,个中的原因和我们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有关。

文化如气质,不是奢华,是优雅。中国著名的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所称的:“修养能达到知识之真,道德的善和艺术之美的境界。”

如果我们的娱乐活动,选择的是粗俗、喧闹和‘无厘头’的电影及肥皂剧;闲暇活动是赌博、泡歌厅;饭后闲话的焦点是娱乐界的花边新闻,如何谈得上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如果这些精神输入元素无法改变,今日的我们如此,明日的孩子,他日的孙子,也会继续庸俗下去。

人民的文化层次,从提升文化元素品质开始,这些元素是什么呢?是经典文化的输入(input)和熏陶。

成人积习难以改变,因此,把眼光放长远,塑造一个真、善、美的环境,可从孩子的身上开始,让他们从小就接触“经典”,包括音乐,绘画,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经典。

“让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孩子们美与善的一面”。积极推动以经典开发儿童智慧,马六甲文教基金会的钟积成如此认为,“这样一两代下去,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才会提升”。为达到这个目标,马六甲文教基金会支持和参与推动“儿童读经计划”。

儿童读经运动在台湾王财贵教授和许多有心人的积极推动下,短短6年内,已有一百多万名儿童参与。两年内,中国大陆也有500万名儿童参与,我国参与的儿童则有数千名。

就如国内积极推动儿童读经的团体,马六甲文教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组织。钟积成专业从事孩童教育,提倡以爱为动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乐趣中轻轻松松地成人成才。


经典教育还原真善美

冯:今天,你们在推展的读经运动应该不只是读经而已,而是设法通过经典去提升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

钟:是的,因此我们倾向使用“经典教育”这个名称。大家都知道人是“环境之子”的真理。中国人不也早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然而我们周遭的生存环境,美好的已剩无几了。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社会道德日益败坏。
打开报章,充斥其间的是天灾人祸,血腥、暴力、色情、毒品、奉承、谬论、贪污、腐败、揽权、诬陷、争斗等等的黑暗现实。
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从要求自己做起,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即学习如何去为人处事,求好、求真,其中一个方法是向圣贤学习。

冯:因此你希望社会能够反省。

钟:问一下自己,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究竟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我们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只看到孩子下一回的考试,而忽略了孩子一生人格成长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忽略了对大自然的爱护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怀,忘了前人给我们的谆谆善诱。我们希望通过经典文化的提倡,还原一个真、善、美的环境。


涵泳智慧海洋

冯:这个运动包括哪些部分?

钟:经典教育是整体的,包括文字读经和美育读经两部分。 文字读经是充分掌握孩子0至13岁这段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大量背诵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包括新诗、格言等。在纵方面是填鸭似的读经,日后反复,以长智慧;在横方面,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以长知识,使孩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致教育家所主张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主的学习能力。
美育读经是让孩子从小,甚至从胎儿期用耳听世界古典音乐,民歌和天籁,用眼看世界名画,雕塑,手工艺品,风景,动植物等,上帝的杰作,并用心去体会,感受,吸收,领悟。
总之,从小让孩子沐浴在人类和大自然的经典制作的海洋中,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冯:读经这个名称表面上好像与宗教与传统脱不了关系,这和社会对词句的认识有关。你们讲的“经”是指“经典”。艺术和文化所有的经典作品,孩子们是可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接受的,对吗?

钟:是的。读经,就是让儿童背诵中外文化经典,中国经典方面,包括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字经、千字文、诗经、易经、甚至资治通鉴等。外国经典,可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马来文化经典、诗歌等等。总之,举凡您认为最有价值的原著或格言,都可以让孩子背诵。
除读经之外,还须趁儿童在0-13岁这段记忆力、听觉、视觉等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及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大量地去接触古典音乐和世界名画、雕塑等经典之作。一句话,让儿童在生命之始,就大量接受世界文化精华的薰陶。

冯: 你们说利用背诵,利用潜意识接受,这些有根据吗?

钟:实践证明,只要通过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儿童是完全能将上述经典滚瓜烂熟地记住并终生不忘的。0-13岁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13岁后理解力才快速发展。
因此,儿童读经不求理解,只需背诵,趁儿童记忆力旺盛发展期熟记这些永恒和宝贵的经典,日后成长,这些宝藏将令他们一生受用无穷。这好比牛吃草,现在不断吃草,将来慢慢反嚼。

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针对这点另作描述,他称读经为“推广儿童智慧开发-接触东西经典文化”,我想这是克服刻板印象的创意。

钟:南怀瑾先生尝试阐明儿童读经真正的含义。他觉察到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不合时宜,这是错误的观念。因此,他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开发智慧,人人所求

冯:这比较市场导向。读经典一般人会误解为老土。开发智慧,听起来不同。每个父母都会拥护。有点像是让人用较实际的动机来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for the more pragmatic reason)!

钟:也不尽然,读经典的确有实际的好处。南怀瑾先生强调先要弄清楚对于事情的主题,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

冯:也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在今天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背书?

钟:一般人不懂,这是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即使是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

冯:什么道理?

钟:南怀瑾先生说,含义很多。朗诵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之后,学问就容易再进一步扩大。 例如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
但是,从上个世纪,我们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不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受到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
美国在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在注入式的,又像填喂般硬塞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
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探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要求孩子背诵,要求他们必须‘懂’,以启发他们,开发智慧。

冯:你让我想起一个外国朋友,她的孩子们都能操多种语言。如何培养?据她说,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她就每天早晨播放语言带,像输入电脑硬体一样,先让这些知识输入孩子们的脑。日后,因为有这些记忆,他们学起语文来,就容易多了。


经典长存,民族不朽

冯:为什么选择中国经典呢?挑选出来的经典是否合适?

钟:中国的经典是选择的一部分。在大马,我们也积极的收集马来文化的经典,英文诗词等等。中国的经典首先推出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受西式教育,只看到了西方,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教育。
《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等新教材代替了。
这种没有文化的教育,一直沿用到现在,所造成的弊端非常大。南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害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冯:我们看犹太人,就知道你所提出的文化的重要。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世界的成就不容否认,因为他们珍爱他们的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文化向前。他们做到了,重新建国,建立以色列。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独成一个系统,始终保存他们的文化精神。

钟:可是大半人忽视、轻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东方人更是不加注意,这个问题很严重。

冯:我家里兄弟姐妹小时候常常与奶奶在一起,她老人家喜欢听粤剧,所以我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从她口中知道了很多格言,成语,下意识的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长大后,当我面对生活中许多问题与不如意时,这些格言、成语会自然的浮现在脑海中,帮助我认识、了解世事,给我方向。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认识到这叫做文化治疗。
今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思想者都同意文化的力量,很多时候,是文化决定命运,因此我个人也很推崇复兴优良的传统文化。


急挽断层的文化

冯: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说,中国人过去一百年的文化建树是空白的。

钟:“五四运动”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推翻旧文化,可是,并没有建立起新文化。这就像对中国文化拦腰砍了一刀,导致了文化的断层,而且是很严重断层。
当老一辈都不在了,国家民族文化的保存、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赶紧努力,极力提倡注重文化。

冯:提倡以后,又怎样?

钟:回到原来的主题,也就是让孩子们背书、朗诵,不需告诉理由。无论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偶而稍为讲解一些。南怀瑾先生说:我们需要认真背诵。
中国5千年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希伯来文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中国唐朝、欧洲12世纪以前,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也没有纸张。人类文化的保存,是靠每个人背下来,口口相传。
譬如,大家都知道泰始皇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发明毛笔了,有些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后卷起来,所以读书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开卷有益。自泰始皇烧书,到汉武帝开始重新恢复文化,这七八十年之间,中国文化,《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都靠一些老先生口口相传给年轻的一代。
他们那时候的读书人、大学问家,读书都是靠背的。中国文化是这样背下来的。过去印刷术不发达,印书不是很普及,也很困难的。甚至到满清末年民国初年,有些书还是借来抄,亲手抄,然后背。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致。

冯:这个运动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素质。

钟:对,中国大文豪郭沫若有这样的题词:“千教万教教人认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