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有言在先,但凡鄙人出的主意向来都是“馊主意”,所以呢我要是说东你一定得往西,这样就不至于太惨了。这叫作否定之否定就肯定。
海顿嘛,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寿。这是一个决定了他辉煌一生的重大因素,论文开始就必须阐明(强调),否则就显得抓不住重点,或被人误解为“歪打正着”什么的,那多不好呀。
他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那无疑是指交响曲这一伟大的(完整)形式是创立于其手的。他是人世间写交响曲最多的“伟大作曲家”(其No.比别人多了一至两位数),然而其早期的作品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但如果没有海顿那些早期交响曲,音乐史会怎么发展呢?问这个问题的人实在是无聊,实在是无聊。海顿的那 些早期交响曲,可以想见,一定是对比他晚出生的那个天才作曲家——莫扎特有所影响的。莫扎特长大了以后,其非凡的天赋使得他的交响曲创作之成熟反超过同时代的海顿,当然,我指的是他的中后期作品,第25吧,是一个标志。从此,至第41《朱比特》,莫扎特是青出于蓝而后来居上。但是,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命。这是宿命——上帝的宠儿莫扎特的惊世骇俗随着他的生命被天上的父收回而终止,而白发苍苍的海顿还活在人间。于是长寿的宫廷乐长得以从夭折神童的遗世之作中汲取养料,从而超越了自己早期的作品。这是艺术史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最佳一例。然而,莫扎特的精神比那些亲王主教还要“贵族”,海顿的气质却比那些田间农夫还要质朴,这两个不朽的灵魂,一个来自天堂而归于天堂,另一个出于凡间而没于凡间,实在是令人感慨。
海顿的作品,除了为数众多的交响曲外,极其重要的就是宗教音乐和室内乐了。如果能将海顿的《创世纪》和莫扎特的《安魂曲》作一比较,定能有所收获,但鄙人才疏学浅,妄言仅止于此尔。在鄙人心中,其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的总体成就似不在莫扎特之下,前者只略逊一筹,而后者至少可并驾齐驱。另外,两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C,D大调)也是极为优美质朴之作。钢琴协奏曲近年来也开始为大钢琴家所青睐。这些也算室内乐吧。
这样说来,论文可及海顿的交响曲、宗教音乐、室内乐,方法是与同时代形象鲜明的莫扎特进行对比,即可自然而然的描绘出海顿的音乐语言风格。结论若与我的胡言乱语不符,当大喜过望——不才多半是出于想象,疏于考证,作不得数。
其实原先我也不喜欢海顿,就跟小时侯对莫扎特奏鸣曲没什么感觉似的,但后来接二连三地,听了Horowitz, Gould, Richter, L'arrocha和Brendel的海顿奏鸣曲,每一次都只是1、2首,但每一次都感觉很妙。后来北京四重奏到清华拉了海顿的《“五度”四重奏》,也很喜欢。现场还听过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也很美。原来是这样啊——我一下明白了,问题出在海顿“交响乐之父”的名气太大,可他的交响曲比其贝多芬等后来的大师,“号”还不够大,表现的情感范围、幅度也不够“过瘾”,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初听者来说。因此一听之下不太感冒,就放一边去了。现在想想,在这一点上海顿跟莫扎特何其相似乃尔!——莫扎特的作品若论成就,我把交响曲排在(至少)歌剧和协奏曲之后,当然,这是个人爱好问题。不过我想谁要是真心喜欢莫扎特的奏鸣曲,听海顿的也会不错吧。在许多音乐家的作品中,我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篇幅大的未必容量大,换句话说,就是体积大的密度要是小,质量就不一定行。反而是一些单个篇幅较小的(如组曲、前奏曲和赋格),或表面形式比较单调的(如正儿八经的奏鸣曲),听起来比较紧凑,就是“张力”上更强一些。顺便说说,国内音乐院的钢琴学生,听一听他的巴赫、海顿、莫扎特弹得怎么样,就大概知道他的乐感了。有时能上协奏曲并不一定musical。这些曲目也是大钢琴家的试金石吧。
吾所知有限,且拾人牙慧、毫无创见,惟愿purplelilac之考试顺利,以免牺牲吾网友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海顿嘛,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寿。这是一个决定了他辉煌一生的重大因素,论文开始就必须阐明(强调),否则就显得抓不住重点,或被人误解为“歪打正着”什么的,那多不好呀。
他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那无疑是指交响曲这一伟大的(完整)形式是创立于其手的。他是人世间写交响曲最多的“伟大作曲家”(其No.比别人多了一至两位数),然而其早期的作品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但如果没有海顿那些早期交响曲,音乐史会怎么发展呢?问这个问题的人实在是无聊,实在是无聊。海顿的那 些早期交响曲,可以想见,一定是对比他晚出生的那个天才作曲家——莫扎特有所影响的。莫扎特长大了以后,其非凡的天赋使得他的交响曲创作之成熟反超过同时代的海顿,当然,我指的是他的中后期作品,第25吧,是一个标志。从此,至第41《朱比特》,莫扎特是青出于蓝而后来居上。但是,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命。这是宿命——上帝的宠儿莫扎特的惊世骇俗随着他的生命被天上的父收回而终止,而白发苍苍的海顿还活在人间。于是长寿的宫廷乐长得以从夭折神童的遗世之作中汲取养料,从而超越了自己早期的作品。这是艺术史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最佳一例。然而,莫扎特的精神比那些亲王主教还要“贵族”,海顿的气质却比那些田间农夫还要质朴,这两个不朽的灵魂,一个来自天堂而归于天堂,另一个出于凡间而没于凡间,实在是令人感慨。
海顿的作品,除了为数众多的交响曲外,极其重要的就是宗教音乐和室内乐了。如果能将海顿的《创世纪》和莫扎特的《安魂曲》作一比较,定能有所收获,但鄙人才疏学浅,妄言仅止于此尔。在鄙人心中,其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的总体成就似不在莫扎特之下,前者只略逊一筹,而后者至少可并驾齐驱。另外,两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C,D大调)也是极为优美质朴之作。钢琴协奏曲近年来也开始为大钢琴家所青睐。这些也算室内乐吧。
这样说来,论文可及海顿的交响曲、宗教音乐、室内乐,方法是与同时代形象鲜明的莫扎特进行对比,即可自然而然的描绘出海顿的音乐语言风格。结论若与我的胡言乱语不符,当大喜过望——不才多半是出于想象,疏于考证,作不得数。
其实原先我也不喜欢海顿,就跟小时侯对莫扎特奏鸣曲没什么感觉似的,但后来接二连三地,听了Horowitz, Gould, Richter, L'arrocha和Brendel的海顿奏鸣曲,每一次都只是1、2首,但每一次都感觉很妙。后来北京四重奏到清华拉了海顿的《“五度”四重奏》,也很喜欢。现场还听过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也很美。原来是这样啊——我一下明白了,问题出在海顿“交响乐之父”的名气太大,可他的交响曲比其贝多芬等后来的大师,“号”还不够大,表现的情感范围、幅度也不够“过瘾”,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初听者来说。因此一听之下不太感冒,就放一边去了。现在想想,在这一点上海顿跟莫扎特何其相似乃尔!——莫扎特的作品若论成就,我把交响曲排在(至少)歌剧和协奏曲之后,当然,这是个人爱好问题。不过我想谁要是真心喜欢莫扎特的奏鸣曲,听海顿的也会不错吧。在许多音乐家的作品中,我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篇幅大的未必容量大,换句话说,就是体积大的密度要是小,质量就不一定行。反而是一些单个篇幅较小的(如组曲、前奏曲和赋格),或表面形式比较单调的(如正儿八经的奏鸣曲),听起来比较紧凑,就是“张力”上更强一些。顺便说说,国内音乐院的钢琴学生,听一听他的巴赫、海顿、莫扎特弹得怎么样,就大概知道他的乐感了。有时能上协奏曲并不一定musical。这些曲目也是大钢琴家的试金石吧。
吾所知有限,且拾人牙慧、毫无创见,惟愿purplelilac之考试顺利,以免牺牲吾网友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