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
我个人是非常看重萧邦的独奏作品的,因为正是在这些作品里,钢琴的魅力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而且萧邦善于微言大义,君不见前奏曲(Op.28)的第二十首琴谱上只有三行,且后面两行的音符一模一样,然一经真正的大师指间流出,纵千言万语也道不尽那悲伤沉痛之情。这样的范例彼比皆是,如练习曲、如玛 祖卡。三笔两笔,就勾勒出一个事物、一种心情的神韵,正是萧邦最擅长的笔法。因此,萧邦的作品中最常见A-B-A的结构,却从无单调之感,反显言简意赅。这种天才,只有巴赫、莫扎特、舒曼、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才有,而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宗匠却是另一种伟大——反复歌咏的伟大。
另外补充一点,除了两首协奏曲,萧邦还有以下几首为乐队、钢琴而作:
1)、‘唐璜’主题变奏曲
2)、波兰主题变奏曲
3)、克拉科维亚克舞曲
4)、流畅的行板和大波罗乃兹(后有改编的独奏版本)
这几首作品可是相当重要的说——当年舒曼就是听了‘唐璜’变奏才发出'Hats off, gentleman, —— a genius!!'的惊叹。Arrau 和 Abbey Simon 都有录音,后者还活着。
二
萧邦的协奏曲与莫扎特的类似,而非勃拉姆斯式的——即更接近‘钢琴室内乐’而非‘钢琴交响乐’,因此钢琴的独白自然分量更重些,无可厚非。
三
我觉得夜曲和圆舞曲大概是大部分人初听萧邦的选择。他的圆舞曲其实有三类:波兰味的舞蹈(节奏不同于一般的圆舞曲)、沙龙舞(象‘邀舞’般华丽辉煌)、抒情诗(内在的、忧郁的心灵之舞)。不过圆舞曲总的说来分量不重。夜曲里象Op.9, No.2这样的早期作品与圆舞曲神似,象萧邦作品里的‘轻音乐’,但Op.15、Op.27、Op.48及之后的大部分作品,代表了夜曲的最高水平,值得反复欣赏。如Op.48,No.1更象一首叙事曲——刚开始听起来象普通夜曲(其实也多了一些忧思),中段如圣咏一般,已对结尾有所预示,果然结尾再现主题时已是心潮澎湃、不可遏抑,而暴风雨过后复归宁静,令人回味无穷。波罗乃兹里最常听到的是‘军队’(Op.40, No.1)和‘英雄’(Op.53), 我推荐Op.44,一首真正的充满戏剧性和英雄性的波兰之舞。另外就是更象幻想曲的Polonaise-Fantasie. 其实能否如醉如痴地欣赏前奏曲才是萧邦迷的首选标准。不是只爱听第十五首‘雨滴’(其实这名字起的不好),而是每一首都不舍得少听。既可以一首一首地回味,又可以把一粒一粒的珍珠穿起来把玩——Argerich就是这么弹的,你听她明明这一首已开了头,还沉浸在上一首结尾的冲动之中不能自己,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前奏曲就象是钢琴圣经中的赞美诗,巴赫——萧邦——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妙啊!!练习曲可别只听‘离别’、‘黑键’和‘革命’,要是你能尽赏Preludes,每一首 Etude也都不能轻易错过!如果只再选两、三首,那就选Op.25的第七、第十一、第十二。
叙事曲中曲曲经典,既有民间传说(第二、第三),又有英雄史诗(第一),还有初听比不上第一,但越听越上瘾的第四。总之,它们是真正激动人心的钢琴交响诗,浪漫主义的最高峰。f小调幻想曲要在爱上叙事曲之后再听。谐谑曲除了第二,不能不提第三、第四。尤其是第四,萧邦最优美深情的一段旋 律就出自第四,又怎能失之于交臂?
要说奏鸣曲,由于著名的‘葬礼’乐段,和之后如同冬风呼啸着掠过墓地一般的超凡脱俗的第四乐章,第二奏鸣曲的光辉大大掩盖住了第三奏鸣曲。不过第二只有唯一的选择——Horowitz,而不象第三,有Lipatti等众多爱不释手的版本。其实第三确如君之所见,比起第二毫不逊色!我现场听过最好的是波格莱里奇,比起他人,抒情的地方更慢些,第四乐章更快些,不过慢而不拖,快而不赶,似乎到了Rubato的极限了。
四首即兴曲比起舒伯特的稍逊一筹,不过这也象圆舞曲一样,并不是萧邦最重要的作品,但值得一听(至少比得过‘无词歌’什么的)。
最后,除了不可不听的摇篮曲和船歌,就是萧邦迷死人不偿命的‘玛祖卡’了!——这才是我所说的,最最最容易被当作瓦砾的夜光珠!而ilchopin,有最最最迷人的采珠者之歌——弗郎索瓦的版本!!(另外可听Rubinstein, Horowitz 和Fu Tsong的演奏)。玛祖卡,是萧邦的漂游随笔和情绪日记,自他创作之始,至 其生命之终,无不用玛祖卡记录内心历程,因此弥足珍贵。比起Rubinstein的波兰乡土气息,Francois有着与生具来的法国人的浪漫与情绪化;比起Horowitz的色彩缤纷,Francois如用炭笔素描,尽管只有黑白二色,却层次分明,更显纯真质朴。只是傅聪实我最喜爱的中国钢琴家,故无法超然一比。不爱玛祖卡者,惜 哉痛哉!
萧邦的气质里有巴赫的纯朴,莫扎特的温柔(不同的是莫扎特不愿流露出内心的忧郁和悲伤,更象个天使而不是尘世的诗人),却不象贝多芬那样强力——据说他的体质时常不能保证演奏。萧邦是浪漫乐派的旗手,更是民族乐派的灵魂,后来的格里格、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萧邦的启 发。其中,拉赫玛尼诺夫是和萧邦最为神似的,但俄罗斯的大地更为宽广辽阔,因此拉氏的作品似乎更为沉重雄浑,有时也就拖沓重复——正如硬币的两面。萧邦的名演奏,除去ilchopin君及在下提及的,也还有不少没提到的。其中在世的,尤为珍贵,仅列数名于下:Zimmerman, Perahia, Gavrilov, Kissin... ...若有机会听现场,诸君切勿吝啬,否则一定后悔,届时悔之晚矣!!余最钟情之萧邦演奏者,多出自法国及苏、东(指斯拉夫地区),以下为中、美两大国中性灵者。盖古之中华与旧时波兰一般苦也,而今之美国其自由浪漫尤胜昔日之法兰西哉! 胡言乱语一通,快哉,快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我个人是非常看重萧邦的独奏作品的,因为正是在这些作品里,钢琴的魅力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而且萧邦善于微言大义,君不见前奏曲(Op.28)的第二十首琴谱上只有三行,且后面两行的音符一模一样,然一经真正的大师指间流出,纵千言万语也道不尽那悲伤沉痛之情。这样的范例彼比皆是,如练习曲、如玛 祖卡。三笔两笔,就勾勒出一个事物、一种心情的神韵,正是萧邦最擅长的笔法。因此,萧邦的作品中最常见A-B-A的结构,却从无单调之感,反显言简意赅。这种天才,只有巴赫、莫扎特、舒曼、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才有,而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宗匠却是另一种伟大——反复歌咏的伟大。
另外补充一点,除了两首协奏曲,萧邦还有以下几首为乐队、钢琴而作:
1)、‘唐璜’主题变奏曲
2)、波兰主题变奏曲
3)、克拉科维亚克舞曲
4)、流畅的行板和大波罗乃兹(后有改编的独奏版本)
这几首作品可是相当重要的说——当年舒曼就是听了‘唐璜’变奏才发出'Hats off, gentleman, —— a genius!!'的惊叹。Arrau 和 Abbey Simon 都有录音,后者还活着。
二
萧邦的协奏曲与莫扎特的类似,而非勃拉姆斯式的——即更接近‘钢琴室内乐’而非‘钢琴交响乐’,因此钢琴的独白自然分量更重些,无可厚非。
三
我觉得夜曲和圆舞曲大概是大部分人初听萧邦的选择。他的圆舞曲其实有三类:波兰味的舞蹈(节奏不同于一般的圆舞曲)、沙龙舞(象‘邀舞’般华丽辉煌)、抒情诗(内在的、忧郁的心灵之舞)。不过圆舞曲总的说来分量不重。夜曲里象Op.9, No.2这样的早期作品与圆舞曲神似,象萧邦作品里的‘轻音乐’,但Op.15、Op.27、Op.48及之后的大部分作品,代表了夜曲的最高水平,值得反复欣赏。如Op.48,No.1更象一首叙事曲——刚开始听起来象普通夜曲(其实也多了一些忧思),中段如圣咏一般,已对结尾有所预示,果然结尾再现主题时已是心潮澎湃、不可遏抑,而暴风雨过后复归宁静,令人回味无穷。波罗乃兹里最常听到的是‘军队’(Op.40, No.1)和‘英雄’(Op.53), 我推荐Op.44,一首真正的充满戏剧性和英雄性的波兰之舞。另外就是更象幻想曲的Polonaise-Fantasie. 其实能否如醉如痴地欣赏前奏曲才是萧邦迷的首选标准。不是只爱听第十五首‘雨滴’(其实这名字起的不好),而是每一首都不舍得少听。既可以一首一首地回味,又可以把一粒一粒的珍珠穿起来把玩——Argerich就是这么弹的,你听她明明这一首已开了头,还沉浸在上一首结尾的冲动之中不能自己,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前奏曲就象是钢琴圣经中的赞美诗,巴赫——萧邦——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妙啊!!练习曲可别只听‘离别’、‘黑键’和‘革命’,要是你能尽赏Preludes,每一首 Etude也都不能轻易错过!如果只再选两、三首,那就选Op.25的第七、第十一、第十二。
叙事曲中曲曲经典,既有民间传说(第二、第三),又有英雄史诗(第一),还有初听比不上第一,但越听越上瘾的第四。总之,它们是真正激动人心的钢琴交响诗,浪漫主义的最高峰。f小调幻想曲要在爱上叙事曲之后再听。谐谑曲除了第二,不能不提第三、第四。尤其是第四,萧邦最优美深情的一段旋 律就出自第四,又怎能失之于交臂?
要说奏鸣曲,由于著名的‘葬礼’乐段,和之后如同冬风呼啸着掠过墓地一般的超凡脱俗的第四乐章,第二奏鸣曲的光辉大大掩盖住了第三奏鸣曲。不过第二只有唯一的选择——Horowitz,而不象第三,有Lipatti等众多爱不释手的版本。其实第三确如君之所见,比起第二毫不逊色!我现场听过最好的是波格莱里奇,比起他人,抒情的地方更慢些,第四乐章更快些,不过慢而不拖,快而不赶,似乎到了Rubato的极限了。
四首即兴曲比起舒伯特的稍逊一筹,不过这也象圆舞曲一样,并不是萧邦最重要的作品,但值得一听(至少比得过‘无词歌’什么的)。
最后,除了不可不听的摇篮曲和船歌,就是萧邦迷死人不偿命的‘玛祖卡’了!——这才是我所说的,最最最容易被当作瓦砾的夜光珠!而ilchopin,有最最最迷人的采珠者之歌——弗郎索瓦的版本!!(另外可听Rubinstein, Horowitz 和Fu Tsong的演奏)。玛祖卡,是萧邦的漂游随笔和情绪日记,自他创作之始,至 其生命之终,无不用玛祖卡记录内心历程,因此弥足珍贵。比起Rubinstein的波兰乡土气息,Francois有着与生具来的法国人的浪漫与情绪化;比起Horowitz的色彩缤纷,Francois如用炭笔素描,尽管只有黑白二色,却层次分明,更显纯真质朴。只是傅聪实我最喜爱的中国钢琴家,故无法超然一比。不爱玛祖卡者,惜 哉痛哉!
萧邦的气质里有巴赫的纯朴,莫扎特的温柔(不同的是莫扎特不愿流露出内心的忧郁和悲伤,更象个天使而不是尘世的诗人),却不象贝多芬那样强力——据说他的体质时常不能保证演奏。萧邦是浪漫乐派的旗手,更是民族乐派的灵魂,后来的格里格、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萧邦的启 发。其中,拉赫玛尼诺夫是和萧邦最为神似的,但俄罗斯的大地更为宽广辽阔,因此拉氏的作品似乎更为沉重雄浑,有时也就拖沓重复——正如硬币的两面。萧邦的名演奏,除去ilchopin君及在下提及的,也还有不少没提到的。其中在世的,尤为珍贵,仅列数名于下:Zimmerman, Perahia, Gavrilov, Kissin... ...若有机会听现场,诸君切勿吝啬,否则一定后悔,届时悔之晚矣!!余最钟情之萧邦演奏者,多出自法国及苏、东(指斯拉夫地区),以下为中、美两大国中性灵者。盖古之中华与旧时波兰一般苦也,而今之美国其自由浪漫尤胜昔日之法兰西哉! 胡言乱语一通,快哉,快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