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的第一个工作日就是情人节,这真是悲催中的更悲催。刚刚逃离了家里天天逼婚的日子,又要面对花式秀恩爱的各种高强度杀伤,单身狗表示无处可逃。话说婚恋自由已经提倡了半个多世纪,但当互联网和朋友圈降临,结婚与恋爱仿佛再次倒退到不属于自己,谈个恋爱分个手稍不留神就会变成全网话题。
整个春节人们都在议论一个上海小姑娘——她春节跟男朋友回江西老家,看到一顿饭就后悔了,决定跟男朋友分手并立即回了上海。
逃饭的小姑娘发了文字和那顿饭的照片,不知道被谁转发成了春节全网话题。小姑娘到底有没有分手成功已经没人关心了,大家沉浸在一片评论的狂潮中。有好事者统计,有超过一亿人次的评论指责小姑娘“没有教养”、“歧视农民”。这个小姑娘就这样俨然成为继春晚之后的“春节头号炮灰”。很快,打击面又扩大到整个上海女生,再次变成了外地人PK上海人的“传统套路”。
春节里大家闲得慌我能理解,但也没见多少人有空去研究研究引力波啊,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不琢磨,为什么偏要揪着别人正常而自由婚恋的女孩不放呢?许多评论指责女孩嫌贫爱富,可我觉得老两口就算生活在农村,那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更何况,还有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儿子,生活绝不至于窘迫到一张干净桌子、一把整齐筷子也拿不出。老两口知道准儿媳要来吃饭,应该会做细致的准备,可是抱歉,在老两口的最高标准与准儿媳的最低标准之间,依然有着一条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本就不应该怪谁,因为这并非贫富差距导致的巨大落差,而是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划出的鸿沟。小姑娘被这种巨大的差距吓退,恰是因为她在认真考虑着结婚的可能——恋爱的时候可以不管不顾真爱无敌,但一旦结婚便无处躲藏,各种细小的差异都需要双方认真磨合,否则小到一桩桩诸如牙膏怎么挤、洗澡是不是要每天洗、爸妈来了住哪间房间这样的琐碎小事,都会慢慢累积成婚姻崩溃的根源。
人家姑娘家可能提前发现了差异,又觉着这个差异在未来婚姻生活中恐怕难以磨合,遂做出了自己谈婚论嫁人生选择的判断,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跟嫌贫爱富有半毛钱关系?以前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现在人家就是冲着结婚考虑的,嘿,居然骂得比流氓还难听。
当然这不是重点,我本就不是来为这个逃婚小姑娘辩解的。说到底,那超过一亿的网民,就算人家小姑娘真嫌弃男友家里又穷又脏,想分手,那又干卿何事?文成公主愿意嫁到西域去和亲,那是她光辉伟大。蔡文姬过不惯西域的日子让曹操给接回来了,我们不也觉得不错?还有人说分手就分呗干嘛还发到网上,这分明就是作。那人家蔡文姬不作得更厉害,写了长长一篇胡笳十八拍流传至今。“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我奇怪的是,网友们既然都很追捧网络四大名言警句:不行就分、喜欢就买、多喝点水、重启试试,可真轮到别人不行就分的时候,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站出来充当道德圣人指手画脚?电影 《美人鱼》里,邓超到了小美人鱼的家里差点被弄死还要跟人家好,那是他的自由;现实生活里,上海女孩到了江西男友的家里,看到一顿饭想跟人家分手,那也是她的自由。但当原本对恋爱对婚姻的自由变成了网络极权的理由,那即便是在虚拟世界里,我们也只能噤口缄声,噤若寒蝉。再想想人家姑娘,一个春节忽然间无数顶帽子从天而降扣在头上,此后的感情路上难免“镣铐”加身、进退维谷了。
生活,就是一部说明书。当你取钱取到了连号的新钱,就说明物价要涨了;当爱瞎聊的同桌忽然正襟危坐,就说明班主任在窗外偷窥了;当吃完饭所有人都不说话,就说明该结账了;当你想和别人分手都能有那么多人指手画脚,就说明眼下这片网络世界,是该除一除戾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