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体育这么可怕? 中国冠军故事为何总是"苦大仇深"
中国青年报
一朝成名天下知。奥运冠军向来是各国媒体追踪报道的主角,冠军成名经历又向来被媒体浓墨重彩。比较中外媒体对冠军故事的报道,感觉明显不同。
中国奥运冠军的故事往往非常沉重,很有点“苦大仇深”的砺志意味:很多人都出生在一个生活困难的家庭,艰难困苦磨炼出他们超强的韧性和不屈的精神,经过刻苦努力很不容易地进入国家队。然后体育生涯又充满坎坷,连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并在魔鬼训练中经历过骨折、视网膜脱落等身体伤痛,流过无数的汗水和泪水,但通过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冠军故事催人泪下,冠军的剪影也非常优美,但让人感觉体育运动很残酷。很多孩子从中获得的往往并非砺志启示,而是对体育运动望而生畏——金牌滋味虽然很美,而体育原来这么可怕。
看许多国外媒体的冠军故事,则是另外一种味道,往往很轻松、快乐、活泼。没有那么多英雄事迹,没有什么艰难困苦,没有伤病和痛苦,也不是道德完人,从事一件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比如,媒体对“飞鱼”菲尔普斯的报道,让人们看到一个完整的人快乐的运动生活。曾有多动症的他酷爱电脑游戏,喜好嘻哈音乐,把游泳看作是最快乐的事,称“如果不做职业的游泳运动员,我可能去做别的,但我还是会热爱游泳”。而“飞人”博尔特的媒体剪影则是:睡觉,不吃早饭,看电视,午餐吃鸡块,小睡,晚餐吃更多的鸡块,然后休息。
即使报道身患癌症仍坚持来北京参赛的游泳运动员埃里克·尚托,也不是一个身残志坚、与病魔作斗争、以生命诠释热爱的悲情砺志故事。故事的基调仍然是快乐和热爱——点睛之笔表现在尚托那句话中:目前游泳使我忘记了癌症,对我来说游泳就像度假一样开心。
奥运冠军故事的不同,首先源于媒体报道习惯的差异。我们有些媒体习惯把奥运冠军当作一个没有缺陷的完人、神人、圣人去报道。报道带着浓厚的宣传和教育色彩,要向社会传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价值观,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堪当模范、能为社会提供某种精神激励的道德典型。而人家的媒体并没有这种习惯,他们更多是从一个平视的角度去报道一个真实完整、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他是奥运冠军,而不是道德楷模。
我们的奥运冠军故事之所以是一部伤痛史和与困难的斗争史,更重要的问题出在体育本身上。也许是残酷的竞技和对金牌的志在必得,赋予了我们的奥运冠军故事“苦大仇深”的基调。正如许多人追问的是,为什么昔日中国运动员站到最高领奖台时总会泪流满面?为什么我们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相对国外来说短得出奇?为什么众多运动员一获金牌就激流勇退——就是因为残酷的竞技竞争太苦太累了。有些人并非由于自己的爱好兴趣进入某项体育运动,有些运动员不得不自小就开始严酷单调的训练。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一个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脱颖而出。而且我们不少体育项目的训练理念就是苦练,你成绩比别人差就因为你练得不够苦。典型如谢亚龙批评女足:本身技术差你们还不加练,人家巴西队员到了晚上11点还去健身房练习力量。
巨大的压力之下,体育运动失去了快乐,奥运冠军的故事自然也就不是快乐的故事了。所以,许多外籍教练来中国执教,第一件事通常都是给队员放假,让队员从繁重的训练中解脱出来,大幅度削减训练时间,让他们学会享受体育。典型如法国人鲍埃尔,他就给中国击剑队带来了“快乐击剑”的理念。米卢给中国男足带来的也是“快乐足球”,正是这个快乐的老头儿,带领中国男足第一次冲进世界杯决赛圈。
中国也有许多奥运冠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笑得很美,笑得很迷人——龙清泉调皮的笑,张湘祥男人的笑,陈若琳腼腆的笑,冼东妹成熟的笑,江钰源明媚的笑,他们的脸上写满阳光。多么希望他们的冠军故事也充满快乐、热爱和阳光,那样的体育会更迷人,那样的奥运冠军也更有魅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中国青年报
一朝成名天下知。奥运冠军向来是各国媒体追踪报道的主角,冠军成名经历又向来被媒体浓墨重彩。比较中外媒体对冠军故事的报道,感觉明显不同。
中国奥运冠军的故事往往非常沉重,很有点“苦大仇深”的砺志意味:很多人都出生在一个生活困难的家庭,艰难困苦磨炼出他们超强的韧性和不屈的精神,经过刻苦努力很不容易地进入国家队。然后体育生涯又充满坎坷,连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并在魔鬼训练中经历过骨折、视网膜脱落等身体伤痛,流过无数的汗水和泪水,但通过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冠军故事催人泪下,冠军的剪影也非常优美,但让人感觉体育运动很残酷。很多孩子从中获得的往往并非砺志启示,而是对体育运动望而生畏——金牌滋味虽然很美,而体育原来这么可怕。
看许多国外媒体的冠军故事,则是另外一种味道,往往很轻松、快乐、活泼。没有那么多英雄事迹,没有什么艰难困苦,没有伤病和痛苦,也不是道德完人,从事一件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比如,媒体对“飞鱼”菲尔普斯的报道,让人们看到一个完整的人快乐的运动生活。曾有多动症的他酷爱电脑游戏,喜好嘻哈音乐,把游泳看作是最快乐的事,称“如果不做职业的游泳运动员,我可能去做别的,但我还是会热爱游泳”。而“飞人”博尔特的媒体剪影则是:睡觉,不吃早饭,看电视,午餐吃鸡块,小睡,晚餐吃更多的鸡块,然后休息。
即使报道身患癌症仍坚持来北京参赛的游泳运动员埃里克·尚托,也不是一个身残志坚、与病魔作斗争、以生命诠释热爱的悲情砺志故事。故事的基调仍然是快乐和热爱——点睛之笔表现在尚托那句话中:目前游泳使我忘记了癌症,对我来说游泳就像度假一样开心。
奥运冠军故事的不同,首先源于媒体报道习惯的差异。我们有些媒体习惯把奥运冠军当作一个没有缺陷的完人、神人、圣人去报道。报道带着浓厚的宣传和教育色彩,要向社会传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价值观,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堪当模范、能为社会提供某种精神激励的道德典型。而人家的媒体并没有这种习惯,他们更多是从一个平视的角度去报道一个真实完整、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他是奥运冠军,而不是道德楷模。
我们的奥运冠军故事之所以是一部伤痛史和与困难的斗争史,更重要的问题出在体育本身上。也许是残酷的竞技和对金牌的志在必得,赋予了我们的奥运冠军故事“苦大仇深”的基调。正如许多人追问的是,为什么昔日中国运动员站到最高领奖台时总会泪流满面?为什么我们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相对国外来说短得出奇?为什么众多运动员一获金牌就激流勇退——就是因为残酷的竞技竞争太苦太累了。有些人并非由于自己的爱好兴趣进入某项体育运动,有些运动员不得不自小就开始严酷单调的训练。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一个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脱颖而出。而且我们不少体育项目的训练理念就是苦练,你成绩比别人差就因为你练得不够苦。典型如谢亚龙批评女足:本身技术差你们还不加练,人家巴西队员到了晚上11点还去健身房练习力量。
巨大的压力之下,体育运动失去了快乐,奥运冠军的故事自然也就不是快乐的故事了。所以,许多外籍教练来中国执教,第一件事通常都是给队员放假,让队员从繁重的训练中解脱出来,大幅度削减训练时间,让他们学会享受体育。典型如法国人鲍埃尔,他就给中国击剑队带来了“快乐击剑”的理念。米卢给中国男足带来的也是“快乐足球”,正是这个快乐的老头儿,带领中国男足第一次冲进世界杯决赛圈。
中国也有许多奥运冠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笑得很美,笑得很迷人——龙清泉调皮的笑,张湘祥男人的笑,陈若琳腼腆的笑,冼东妹成熟的笑,江钰源明媚的笑,他们的脸上写满阳光。多么希望他们的冠军故事也充满快乐、热爱和阳光,那样的体育会更迷人,那样的奥运冠军也更有魅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