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随着北京奥运开幕,中国队赢得一枚枚金牌,新华网8月12日报导,中国决心拿到尽可能多的金牌,可是却被西方记者戏谑为中国的“金牌文化”。一名美国记者更是说:中国的体育机器只有一个目标:金牌。这令人思索,诸多金牌是否意味着全民身体健康,意味着中国能成为体育强国?
也有专家评说,最近几天中国金牌领先,多为技巧型的,之后那些力量型、速度型,较量体质的项,譬如田径、游泳、大球类等,中国可能就落后了。
肥胖率增加 体质下降
事实上,在力争金牌王国的同时,国人的体质却在逐年下降,特别是中国青少年一代。最新一期美国《保健事务》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人的腰围比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得都快。
据北京晨报报导,若以体重指数作为指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肥胖者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据统计,中国有40%的人体重超重,其中7000万人被确认患有肥胖症。有专家预言,未来十年,中国的“胖子”可能超过2亿。
肥胖的代价是巨大的。就年龄在40至45岁间的人而言,体重每增加0.5公斤,死亡率约增加1%,超重25%时,死亡率增加74%。
而肥胖率又以青少年增长最快。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底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称: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从1985 年到 2000年,中国大中城市的男童超重和肥胖率,从1.4%攀升到17.1%,15年间翻了12倍以上;女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也从1.5%攀升到将近10%,翻了6倍以上。
与此同时,青少年体质却在迅速下降。《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2004年曾对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8.3万7至22岁城乡学生进行了监测,发现学生体质存在持续下滑,学生在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各项素质以及肺活量等方面的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去年,山西日报报导,中国少年儿童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已降到20年来最低水平,特别是耐力、力量下降,肥胖、近视增加,“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指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因是肌肉活动和户外活动少。毛振明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即关节硬;肌肉软;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及笨拙。
他强调,如果不加调整,可能导致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神经衰弱、心肺功能差、适应能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病已早早出现在 孩子们身上。
教育部体卫艺司教育处处长王龙曾表示,中小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严重不足。
运动量不足 运动场所缺乏
专家分析,国民体质下降是因运动量减少、体育器材及场地严重不足所致。据人民网8月11日报导,中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这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无法相比。
还有调查表明,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不足3美元,低于亚洲年人均体育消费的12美元和世界年人均体育消费的36美元,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体育消费300至500美元,显然与中国力图成为金牌王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对于体育后起之秀的青少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去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6个大城市对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少年儿童感到运动量不足,近四成的孩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所”而影响运动。
该调查还表明,中国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据有关方面对重庆200所学校的调查表明,场地、器材可通过《国家体育锻练标准》测验的仅占25%;北京市4个城区491所中小学61%没有足够的体育场。
据浙江在线报导,海南省全省无一所小学开足体育课。海南省教育厅体卫艺术处负责人说,众多城市学校均因场地狭窄或没有运动场地,农村学校又因体育器材缺乏,上体育课都成难题。 一位任教多年的体育老师说,10多年前,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男生千米跑和女生800米跑。而现在,400米也常有一半人跑不下来。
中小学生不得已上马路锻练
由于全国中小学普遍缺乏体育场地,许多学校学生不得不上公路跑步锻练。以湖北为例,荆楚网报导,武汉市没有正规操场的中小学,都将冬季锻练挪到马路上进行。而进行距离数千米的冬季长跑时,几乎每个学校都在马路上进行。
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的一名工作人员称,这种现象在郊区、地市县的中小学中更是常见。他指出,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长期投入不足,多数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和锻练处于或停滞、或在马路等危险地带进行的状况。
而且,武汉市近70%的学校未能达到国家要求的体育场地建设标准。有些重点学校由于人数过多,学校操场十分狭小,人均占有运动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学生做课间操都困难,更谈不上学生集体锻练了。
可是,2005年11月14日,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沁源二中初中二、三年级900多名学生,在马路上出早操跑步,返校途中,一辆大货车撞入学生队伍中,酿成21名师生死亡、18名学生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教育部为此发出通知严禁城镇学校到交通要道上进行体育活动。但学校停止早锻练或大幅削减运动强度,仍无法解决提高学生体质的问题。
金牌王国非体育强国
自2001 年申办2008奥运成功后,北京耗巨资建筑奥运场馆。对全国绝大部份青少年来说,不但与这些豪华场馆无缘,即便正规点的体育场馆也收费昂贵,只对少数体育精英开放,城镇青少年都花费不起,学校场馆节假日也不向学生开放,农村青少年就更没有机会了,运动需求大多得不到满足。
而对金牌明星的投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曾估计,国家在一个奥运选手上投入的费用大概在四五百万元左右,若按中国奥运代表团400名运动员计算,折算到32枚金牌上,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五六千万元的水平。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吴寿章表示这很难计算,因为即使刘翔,为他服务的还有医生、科研人员、营养师、场地工作者、资料工作人员等。更不用说上海早期的投入。
在西方国家,譬如德国,据报导就有将近9万个纯属民间组织的运动协会,2700两个会员,70%的14岁以上的德国人在协会里终身运动。每一个村子都有游泳池、足球场、体育馆、溜冰场等等,对全民开放。因此,体育强国的金牌,往往是全民体育的结果展现。
难怪西方记者指责中国"金牌文化"至上其实是一场文化迫害。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称,西方国家竞技是为了鼓励自己国内的全民体育,培养国民体魄;中国竞技是为了对外宣扬国威,国民体魄的健全则似乎根本不在思维之内。显然,体育强国与金牌王国不是同一概念。
(大纪元记者华明综合报导)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也有专家评说,最近几天中国金牌领先,多为技巧型的,之后那些力量型、速度型,较量体质的项,譬如田径、游泳、大球类等,中国可能就落后了。
肥胖率增加 体质下降
事实上,在力争金牌王国的同时,国人的体质却在逐年下降,特别是中国青少年一代。最新一期美国《保健事务》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人的腰围比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得都快。
据北京晨报报导,若以体重指数作为指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肥胖者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据统计,中国有40%的人体重超重,其中7000万人被确认患有肥胖症。有专家预言,未来十年,中国的“胖子”可能超过2亿。
肥胖的代价是巨大的。就年龄在40至45岁间的人而言,体重每增加0.5公斤,死亡率约增加1%,超重25%时,死亡率增加74%。
而肥胖率又以青少年增长最快。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底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称: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从1985 年到 2000年,中国大中城市的男童超重和肥胖率,从1.4%攀升到17.1%,15年间翻了12倍以上;女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也从1.5%攀升到将近10%,翻了6倍以上。
与此同时,青少年体质却在迅速下降。《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2004年曾对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8.3万7至22岁城乡学生进行了监测,发现学生体质存在持续下滑,学生在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各项素质以及肺活量等方面的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去年,山西日报报导,中国少年儿童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已降到20年来最低水平,特别是耐力、力量下降,肥胖、近视增加,“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指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因是肌肉活动和户外活动少。毛振明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即关节硬;肌肉软;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及笨拙。
他强调,如果不加调整,可能导致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神经衰弱、心肺功能差、适应能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病已早早出现在 孩子们身上。
教育部体卫艺司教育处处长王龙曾表示,中小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严重不足。
运动量不足 运动场所缺乏
专家分析,国民体质下降是因运动量减少、体育器材及场地严重不足所致。据人民网8月11日报导,中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这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无法相比。
还有调查表明,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不足3美元,低于亚洲年人均体育消费的12美元和世界年人均体育消费的36美元,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体育消费300至500美元,显然与中国力图成为金牌王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对于体育后起之秀的青少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去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6个大城市对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少年儿童感到运动量不足,近四成的孩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所”而影响运动。
该调查还表明,中国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据有关方面对重庆200所学校的调查表明,场地、器材可通过《国家体育锻练标准》测验的仅占25%;北京市4个城区491所中小学61%没有足够的体育场。
据浙江在线报导,海南省全省无一所小学开足体育课。海南省教育厅体卫艺术处负责人说,众多城市学校均因场地狭窄或没有运动场地,农村学校又因体育器材缺乏,上体育课都成难题。 一位任教多年的体育老师说,10多年前,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男生千米跑和女生800米跑。而现在,400米也常有一半人跑不下来。
中小学生不得已上马路锻练
由于全国中小学普遍缺乏体育场地,许多学校学生不得不上公路跑步锻练。以湖北为例,荆楚网报导,武汉市没有正规操场的中小学,都将冬季锻练挪到马路上进行。而进行距离数千米的冬季长跑时,几乎每个学校都在马路上进行。
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的一名工作人员称,这种现象在郊区、地市县的中小学中更是常见。他指出,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长期投入不足,多数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和锻练处于或停滞、或在马路等危险地带进行的状况。
而且,武汉市近70%的学校未能达到国家要求的体育场地建设标准。有些重点学校由于人数过多,学校操场十分狭小,人均占有运动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学生做课间操都困难,更谈不上学生集体锻练了。
可是,2005年11月14日,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沁源二中初中二、三年级900多名学生,在马路上出早操跑步,返校途中,一辆大货车撞入学生队伍中,酿成21名师生死亡、18名学生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教育部为此发出通知严禁城镇学校到交通要道上进行体育活动。但学校停止早锻练或大幅削减运动强度,仍无法解决提高学生体质的问题。
金牌王国非体育强国
自2001 年申办2008奥运成功后,北京耗巨资建筑奥运场馆。对全国绝大部份青少年来说,不但与这些豪华场馆无缘,即便正规点的体育场馆也收费昂贵,只对少数体育精英开放,城镇青少年都花费不起,学校场馆节假日也不向学生开放,农村青少年就更没有机会了,运动需求大多得不到满足。
而对金牌明星的投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曾估计,国家在一个奥运选手上投入的费用大概在四五百万元左右,若按中国奥运代表团400名运动员计算,折算到32枚金牌上,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五六千万元的水平。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吴寿章表示这很难计算,因为即使刘翔,为他服务的还有医生、科研人员、营养师、场地工作者、资料工作人员等。更不用说上海早期的投入。
在西方国家,譬如德国,据报导就有将近9万个纯属民间组织的运动协会,2700两个会员,70%的14岁以上的德国人在协会里终身运动。每一个村子都有游泳池、足球场、体育馆、溜冰场等等,对全民开放。因此,体育强国的金牌,往往是全民体育的结果展现。
难怪西方记者指责中国"金牌文化"至上其实是一场文化迫害。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称,西方国家竞技是为了鼓励自己国内的全民体育,培养国民体魄;中国竞技是为了对外宣扬国威,国民体魄的健全则似乎根本不在思维之内。显然,体育强国与金牌王国不是同一概念。
(大纪元记者华明综合报导)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