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金牌榜还是奖牌榜?
中美两国的体育迷在周二这天都有理由欢庆胜利,双方都可以声称当天的比赛结果令自己的国家牢牢占据了奥运奖牌榜首位。
有意思的是,双方都没错。这是因为虽然有了各种高科技计时器、摄像头和感应器,有一个基本问题还是很难有确切答案:谁赢得了奖牌大赛?
特别报导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中缘由在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分歧。美国──实际上是美国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以各国赢得的奖牌总数来进行排名。截止周二比赛结束,美国以22枚奖牌位列这项排名的首位(中国为20块)。其他国家都按金牌数排名。银牌和铜牌只是在金牌数相同时作为排名指标。按照这一标准,中国以13枚金牌名列榜首,美国只有7枚。
早在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之初,这种分歧就已经存在,它也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演变,从力图忽略参赛国战胜别国到为胜利欢呼。虽然很多人对此不解,但采用哪种排名方式却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有人认为,一些国家越来越无情地削减对夺金无望项目的资金投入,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更加看重金牌榜上的座次──国际奥委会(IOC)也非正式地认可这种排名。
英国萨里大学(Surrey University)运动史荣誉教授詹姆斯·赖尔登(James Riordan)说,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是取胜就是一切,这可不是奥运会本来应该传递的信息,那还要银牌和铜牌干什么呢?
严格来说,奖牌榜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根据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IOC和OCOG(各地奥组委)不得按国家排定全球名次。”相反,举办比赛的体育场应当显示获胜运动员的“荣誉表”。
在一些城市的奥运组织者开始给国家排名次之后,奥林匹克宪章于1924年加入了上述规定。比如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组织者给金、银、铜牌打分,分别为5、3、1分。他们还将由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组成的参赛队(当时允许这种参赛形式)所得的分数拆开。结果:英国以130.5分高踞榜首,名列第二的美国得到44.5分。
冷战时期,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国家排名成了意识形态的较量。但即便是那个时候,IOC依然坚决拒绝认可排名。
IOC委员、澳大利亚人高斯帕(Kevan Gosper)说,从1992年起,IOC开始设立奖牌榜,统计各个国家的奖牌数量并公布最终排名,但不能将此视为官方排名。高斯帕表示,他与许多媒体机构讨论过应如何排定各国名次,媒体认为不要弄得太乱。也就是说要分开。
英国路透社(Reuters)的国际体育编辑保罗·拉德福德(Paul Radford)说,全世界大多数人都想按金牌排名,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体育数据编辑保罗·蒙泰拉(Paul Montella)指出,他们一直以来都以奖牌总数计算。不过对于非美国客户,美联社则提供金牌榜榜单。
近年来,IOC也开始倾向于以金牌为主的排名。IOC发言人童智(Sandrine Tonge)表示,IOC并没有认可一种排名而否定另一种。当被问到为何IOC网站有过去29届奥运会每届的金牌榜而非奖牌榜时,童智拒绝置评,称这只是为了方便。
两套系统各有其支持者和反对者。以金牌排名的理由是赢得胜利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体育历史学家卢元镇说,中国体育官员对此有一句口号:一枚金牌顶一千块银牌。
俄罗斯奥委会新闻专员根纳季·什韦茨(Gennady Shvets)谈到,以金牌数而不是奖牌总数对国家排名是个愚蠢的主意。他指出,这样的制度意味着,比如一个小国只有一名冠军选手,他获得了7块金牌,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赢得了6块金牌、20块银牌和25块铜牌,那按照这样的制度,这个小国的排名就在俄罗斯之前。什韦茨抱怨说,这样的话,这个大国就会屈居这一位选手之下。在雅典奥运会上,俄罗斯赢得了92枚奖牌,其中有27块金牌,但其排名落后于获得32块金牌但奖牌总数只有63枚的中国(美国以103枚奖牌、36枚金牌排名第一)。
什韦茨说,向IOC提出这个问题于事无补,因为他们声称这并非官方排名,所有人都说这不是官方的。尽管如此,金牌数有时还是会进行十分显著地展示。什韦茨谈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奥运场地中有一座高塔,显示赢得金牌最多的国家。他说,他们每天都会更新。
除了受到挫折,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全世界的体育官员都非常看重这样的排名。过去几年中,从澳大利亚、日本到法国德国,许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旨在夺金的政策。他们削减了对夺金无望项目的投入。德国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口号是“北京保六,伦敦争五”──以金牌数为依据。德国体育官员称,政府投入的资金也相应做了调整。
高斯帕指出,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金牌榜上转移或许不大可能。高斯帕曾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夺得过4x100米接力的银牌。
他说,作为银牌得主,他真心诚意地认为,到最后还是夺冠、拿金牌最重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中美两国的体育迷在周二这天都有理由欢庆胜利,双方都可以声称当天的比赛结果令自己的国家牢牢占据了奥运奖牌榜首位。
有意思的是,双方都没错。这是因为虽然有了各种高科技计时器、摄像头和感应器,有一个基本问题还是很难有确切答案:谁赢得了奖牌大赛?
特别报导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中缘由在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分歧。美国──实际上是美国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以各国赢得的奖牌总数来进行排名。截止周二比赛结束,美国以22枚奖牌位列这项排名的首位(中国为20块)。其他国家都按金牌数排名。银牌和铜牌只是在金牌数相同时作为排名指标。按照这一标准,中国以13枚金牌名列榜首,美国只有7枚。
早在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之初,这种分歧就已经存在,它也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演变,从力图忽略参赛国战胜别国到为胜利欢呼。虽然很多人对此不解,但采用哪种排名方式却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有人认为,一些国家越来越无情地削减对夺金无望项目的资金投入,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更加看重金牌榜上的座次──国际奥委会(IOC)也非正式地认可这种排名。
英国萨里大学(Surrey University)运动史荣誉教授詹姆斯·赖尔登(James Riordan)说,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是取胜就是一切,这可不是奥运会本来应该传递的信息,那还要银牌和铜牌干什么呢?
严格来说,奖牌榜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根据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IOC和OCOG(各地奥组委)不得按国家排定全球名次。”相反,举办比赛的体育场应当显示获胜运动员的“荣誉表”。
在一些城市的奥运组织者开始给国家排名次之后,奥林匹克宪章于1924年加入了上述规定。比如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组织者给金、银、铜牌打分,分别为5、3、1分。他们还将由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组成的参赛队(当时允许这种参赛形式)所得的分数拆开。结果:英国以130.5分高踞榜首,名列第二的美国得到44.5分。
冷战时期,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国家排名成了意识形态的较量。但即便是那个时候,IOC依然坚决拒绝认可排名。
IOC委员、澳大利亚人高斯帕(Kevan Gosper)说,从1992年起,IOC开始设立奖牌榜,统计各个国家的奖牌数量并公布最终排名,但不能将此视为官方排名。高斯帕表示,他与许多媒体机构讨论过应如何排定各国名次,媒体认为不要弄得太乱。也就是说要分开。
英国路透社(Reuters)的国际体育编辑保罗·拉德福德(Paul Radford)说,全世界大多数人都想按金牌排名,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体育数据编辑保罗·蒙泰拉(Paul Montella)指出,他们一直以来都以奖牌总数计算。不过对于非美国客户,美联社则提供金牌榜榜单。
近年来,IOC也开始倾向于以金牌为主的排名。IOC发言人童智(Sandrine Tonge)表示,IOC并没有认可一种排名而否定另一种。当被问到为何IOC网站有过去29届奥运会每届的金牌榜而非奖牌榜时,童智拒绝置评,称这只是为了方便。
两套系统各有其支持者和反对者。以金牌排名的理由是赢得胜利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体育历史学家卢元镇说,中国体育官员对此有一句口号:一枚金牌顶一千块银牌。
俄罗斯奥委会新闻专员根纳季·什韦茨(Gennady Shvets)谈到,以金牌数而不是奖牌总数对国家排名是个愚蠢的主意。他指出,这样的制度意味着,比如一个小国只有一名冠军选手,他获得了7块金牌,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赢得了6块金牌、20块银牌和25块铜牌,那按照这样的制度,这个小国的排名就在俄罗斯之前。什韦茨抱怨说,这样的话,这个大国就会屈居这一位选手之下。在雅典奥运会上,俄罗斯赢得了92枚奖牌,其中有27块金牌,但其排名落后于获得32块金牌但奖牌总数只有63枚的中国(美国以103枚奖牌、36枚金牌排名第一)。
什韦茨说,向IOC提出这个问题于事无补,因为他们声称这并非官方排名,所有人都说这不是官方的。尽管如此,金牌数有时还是会进行十分显著地展示。什韦茨谈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奥运场地中有一座高塔,显示赢得金牌最多的国家。他说,他们每天都会更新。
除了受到挫折,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全世界的体育官员都非常看重这样的排名。过去几年中,从澳大利亚、日本到法国德国,许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旨在夺金的政策。他们削减了对夺金无望项目的投入。德国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口号是“北京保六,伦敦争五”──以金牌数为依据。德国体育官员称,政府投入的资金也相应做了调整。
高斯帕指出,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金牌榜上转移或许不大可能。高斯帕曾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夺得过4x100米接力的银牌。
他说,作为银牌得主,他真心诚意地认为,到最后还是夺冠、拿金牌最重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