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美国与中国一样,是全球化过程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收入群体而言,中国的收入群体都是获益的,而美国则没有。世界不平等数据库曾对1980年~2014年期间中美两国五个收入阶层的收入变化进行比较,数据显示,中国各个收入群体都获益匪浅,即使是最低收入人群也不例外;而美国只有最高收入群体(20%)的人群收入有显著增加,其他四个收入群体(80%)的人群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这是中美两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非常明显的一个差别。所以,全球化在中美两国的视野中完全不一样。美国只有20%的群体在全球化中获益巨大,其他群体的收益在过去40多年中并没有得到改善——这就是特朗普能够在2016年大选中强调为中产阶级减税、抨击华尔街和精英群体,并最终取胜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拜登总统把“外交为中产阶级服务”作为2020年竞选纲领,以及近期致力于通过为中产阶级减少医保压力法案和减免部分学生贷款法案的动因。
中国在过去40年的情况与美国很不一样。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产阶级”在中国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目前估计有4亿到5亿人)享受着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他们拥有私人财产、私人汽车、较好的医疗保健和积累的金融资产,而且有能力支付出国旅行和子女海外教育的费用。从人均GDP来看,1979年中国开始经济改革时,其人均GDP不足300美元,约为美国的3%。到了2019年,人均收入提高了25倍,人均GDP从2001年的约1000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2500美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30000美元。 2021年上海的人均GDP已达约27000美元。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10月对中国城镇居民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房产的比例为96%,其中31%拥有两套住房,11%拥有三套房产以上。上海几乎所有本地户籍的家庭都拥有住宅物业,上海居民家庭房屋资产的平均价值为120万美元。近年来中美之间中产阶级的差异可见一斑。